Apple(蘋果)將於9月20日推出全新的無線耳機「AirPods 4」。AirPods系列一貫採用的開放式設計,首次搭載了主動降噪(ANC)功能。與當天同步上市的「無ANC」版本AirPods 4一起,我們將實際體驗並分享第一印象。
立即試用最新款「AirPods 4」
AirPods 4是蘋果自2016年12月推出的真無線耳機系列的最新機型。搭載ANC的版本售價為29,800日圓(含稅),而無ANC的版本售價為21,800日圓(含稅)。
與此同時,一直維持初代設計的第二代AirPods,以及最新的第三代AirPods已正式停產。目前僅剩的庫存售完即止。
AirPods 4作為新系列的基本款,依然延續了不使用耳塞的開放式入耳設計,並搭載了Apple專為音訊開發的「Apple H2」晶片。
AirPods系列標誌性的白色外觀與桿狀設計,看起來與第三代AirPods相似,但在細節方面進行了多處優化。
首先,充電盒更加小巧。這是AirPods系列中體積最小的充電盒,能夠完美收納左右耳機。雖然外觀上沒有可見的LED指示燈,但當打開盒蓋時,隱藏在前面板內的LED指示燈和配對按鈕會發光。
充電介面改為USB-C。為了讓使用者可以透過「尋找」App透過聲響尋找AirPods 4,充電盒底部內建了揚聲器。當電量不足時,也會發出提示音。而無ANC的版本則沒有揚聲器。此外,僅有搭載ANC的版本支援Qi無線充電器與Apple Watch充電器進行無線充電。
AirPods 4仍可透過一鍵方式輕鬆連接Apple裝置,但當與非Apple設備(如智慧型手機、電腦、DAP等)配對時,需雙擊充電盒的前面板以進入配對模式。如果需要重置設備,操作方式亦相同。
佩戴感進一步提升。與AirPods 第三代的差異是?
耳機本體的設計在多處進行了改良,佩戴感大幅提升。蘋果為了打造AirPods 4的精緻設計,收集了數千種耳型樣本,並運用了最先進的3D建模技術,以尋找適合大多數人的形狀。通過優化內建振膜的開放式結構外殼內部的聲學架構,H2晶片與電池的位置從耳內外殼側移到了耳機柄(桿狀部分)。
與第三代AirPods相比,耳機的形狀主要在三個方面有所變化。首先,耳內的外殼部分向噴嘴前端變得更加纖細,整體輪廓更加銳利。其次,AirPods 4接觸外耳的部分相比第三代AirPods更加平坦。最後,聲音出口的噴嘴設計成更細長的橢圓形。
耳機的重量與第三代AirPods幾乎沒有變化。而充電盒的重量則有所減輕,搭載ANC的AirPods 4比前代輕約3.2克,而無ANC的版本則減輕了約5.61克。
筆者經常聽到周圍的人說,初代AirPods能夠舒適地貼合耳朵,而第三代AirPods圓潤的形狀則較難穩固地佩戴。AirPods 4的佩戴感更接近初代AirPods。如果你一直在尋找擁有初代AirPods形狀且搭載ANC的耳機,那麼AirPods 4絕對能夠滿足你的期待。
支援頭部手勢操作。與Pro的遙控操作有何不同
AirPods 4搭載了與AirPods Pro 2相同的最新Apple H2晶片。它支援與AirPods Pro 2相同的「頭部手勢」操作,可用來接聽或拒接來電,並能夠免持遠端操作通知朗讀。在通話時,「語音分離」功能會自動運作,能夠消除背景噪音,只保留主要聲音,這對於FaceTime通話也十分有效。與AirPods Pro 2相比,AirPods 4的通話音質更加清晰,並且成功大幅減少了背景噪音。
當AirPods 4與iPhone配對後,iOS 18的設定應用程式中會出現AirPods 4的詳細設定選項。用戶可以在「噪音控制」中切換ANC(主動降噪)和外部聲音感知模式,還能調整適應性音訊、對話感知、自動耳機偵測等功能。
AirPods 4的新功能「頭部手勢」也可在耳機設定中進行調整。使用者可以自由選擇將「確認/接聽」與「拒接/關閉」操作分配給上下或左右擺動頭部的手勢。
在左右耳機柄(桿狀部分)內建了與AirPods Pro 2相同的感壓感應遙控功能。然而,AirPods 4的耳機柄遙控並不支援音量調整。使用者可以透過Apple Watch的數位錶冠來控制iPhone上的音量,但這需要搭配Apple Watch使用。音量調整與播放/暫停一樣是頻繁使用的功能,因此希望蘋果能夠透過軟體更新來提供相應的支援。
當ANC開啟時,AirPods 4的單次充電續航時間最長可達4小時,搭配充電盒可達約20小時的總續航時間。AirPods Pro 2並未明確標示ANC開啟時的電池續航時間,但官方數據顯示,耳機本體的最長續航時間為6小時,搭配充電盒則可達30小時。
AirPods 4 評測(1):「低音的存在感明顯提升」
我在比較AirPods 4與第三代AirPods的音質時,選用了Apple Music上Ginger Root的專輯《SHINBANGUMI》中的《Only You》空間音訊版本作為參考音源。
首先,我在開啟外部聲音感知模式的情況下聆聽。可以明顯感受到AirPods 4的低音更加突出。當啟動ANC(主動降噪)後,低音的動態感更是提升了一個層次,貝斯的節奏感更加鮮明。人聲的厚度更為豐富,立體音場的呈現也比AirPods 第三代更加順暢、自然。
接著,我播放了角野隼斗的專輯《Human Universe》中佛瑞的《安魂曲 op.48 第七曲〈在樂園中〉》。結果顯示,AirPods 4在描繪鋼琴音色的細緻度上有更好的表現,音響的殘響感更加鮮明。
在開啟主動降噪功能時,AirPods 4能夠在嘈雜的咖啡廳內提供足夠的消音效果,使人能夠完全沉浸在古典鋼琴的演奏之中。我也在健身房進行了測試,發現AirPods 4能夠有效抑制場內播放的背景音樂,使其幾乎不再干擾聆聽體驗。此外,在地鐵車廂內觀看Netflix劇集或YouTube談話節目時,對話的清晰度表現相當優秀。
若要對歷代搭載ANC的AirPods系列無線耳機的降噪效果進行排序,結果應該如下:
AirPods 4 <= AirPods Pro(第一代) < AirPods Pro 2
AirPods Pro還能更換具有更高隔音性能的耳塞,因此在降噪效果上仍然具備優勢。
然而,AirPods 4仍然存在一個挑戰,那就是「風切噪音」。在強風天氣的戶外環境下測試時,我發現雖然能夠有效抑制交通噪音,但風切噪音仍然嚴重影響了聆聽體驗。這是開放式耳機因其結構特性所無法避免的問題。然而,如果蘋果能夠透過訊號處理新增一種模式來減少風切噪音,對用戶來說將會是非常值得期待的改進。
AirPods 4 評測(2):有ANC/無ANC版本的音質差異?
最後,我對AirPods 4的兩個版本——搭載ANC與不搭載ANC的型號進行了音質比較。不出所料,低音的量感方面,ANC版本的AirPods 4更具優勢。然而,相較於第三代AirPods,無論哪個版本的AirPods 4都展現出顯著更高的音質均勻性。特別是在中頻的華麗度方面,AirPods 4有明顯的提升,甚至比低音稍占主導地位的ANC版本更容易察覺。若單純從音質偏好來說,我個人更想要的是無ANC版本的AirPods 4。
在開放式無線耳機當中,AirPods 4具備極為出色的主動降噪效果,佩戴感也進一步提升。對於因為不習慣入耳式耳機而一直堅持使用第二代AirPods的人來說,現在可以放心地換成AirPods 4了。
原本我認為,多花8,000日圓選擇ANC版本的AirPods 4,可以獲得ANC、外部聲音感知、無線充電以及「尋找」功能等額外的實用功能,這樣的價格差所帶來的價值是非常值得的。然而,也有一些用戶本身對於降噪功能不太適應。在這樣的情況下,蘋果選擇保留無ANC版本的決定無疑是非常明智的。
建議消費者在購買前,先在Apple Store等零售店親自體驗AirPods 4的降噪效果與音質,確保符合自己的需求後再做最終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