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蘋果產品的用戶在考慮購買耳機或耳罩式耳機時,第一個想到的往往是「AirPods」系列。然而,該系列的完全無線耳機已有多個世代及不同版本,這讓用戶在選擇時可能感到困惑,不知道哪一款最適合自己。
本篇文章將重新整理「AirPods」系列的產品陣容,並介紹各款產品的特點以及選購時需要注意的要點。
此外,本文所列出的價格均為2025年2月Apple Store(線上)的售價,並包含消費稅。
為何選擇「AirPods」系列?
如今,第三方品牌的完全無線耳機與耳罩式耳機市場已相當成熟,即使與iPhone搭配使用,在功能與便利性方面也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因此,相較於AirPods系列剛推出時,如今「只有AirPods才能提供的獨特體驗」確實變少了。
然而,在與蘋果產品的相容性方面,「AirPods」作為原廠產品仍然擁有明顯的優勢。例如,與iPhone的配對過程極為順暢、可快速切換至多台蘋果設備、支援「尋找」網絡的定位功能等,這些OS層級的功能整合,使AirPods成為蘋果用戶的最佳選擇之一。
2025年2月的AirPods產品陣容
截至2025年2月,Apple Store(線上)販售的「AirPods」系列共有以下4款型號:
- AirPods 4:2024年9月發售,開放式入耳型,搭載H2晶片
- AirPods 4(ANC版):2024年9月發售,開放式入耳型,搭載H2晶片
- AirPods Pro 2:2022年9月發售,入耳式(耳塞式),搭載H2晶片
- AirPods Max(USB-C):2024年9月發售,耳罩式,搭載H1晶片
在完全無線耳機方面,AirPods系列主要分為兩種類型:開放式入耳設計、佩戴感輕盈的「AirPods」,以及具備矽膠耳塞、屬於高階型號的「AirPods Pro」。
其中,「AirPods 4」於2024年9月推出,並提供「標準版」與「ANC版」兩種選擇,主要差異在於是否支援主動降噪(ANC)。而「AirPods Pro」系列目前則僅販售2022年推出的「AirPods Pro 2」。
至於耳罩式耳機,則有「AirPods Max」作為最高級別產品。現行版本的AirPods Max仍是基於2020年12月發布的型號,內建的「H1」晶片相對較舊。不過,蘋果在2024年9月推出的新色版本,已改用USB Type-C接口,進行了一些小幅度的升級。
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各款型號的詳細特點吧!
如果注重價格,請選擇「AirPods 4」
如果你想以最低價格入手「AirPods」,那麼該系列中最便宜的「AirPods 4」將是最佳選擇。這款最新型號於2024年9月發售,售價為21,800日圓。
AirPods 4採用開放式入耳設計,沒有矽膠耳塞,因此佩戴感輕盈,不會密封耳道。然而,由於低階版本不支援ANC(主動降噪),在乘坐電車或洗碗時聆聽音樂等噪音較大的環境下,可能不太適合使用。
耳機本體的操作方式已升級為感壓感應系統,透過擠壓耳機柄即可控制音樂播放。不過,與後述的「AirPods Pro」系列不同,AirPods 4不支援透過滑動手勢來調整音量。
即便是該系列中最實惠的型號,AirPods 4仍然支援「空間音訊」與「動態頭部追蹤」。此外,耐汗耐水性能已提升至IP54等級,整體性價比相當高。充電盒則配備USB Type-C接口,當搭配充電盒使用時,總續航時間最長可達30小時。
不過,與更高階的ANC版本相比,AirPods 4不僅缺少主動降噪功能,還有多項功能未支援。因此,在選購前,務必確認這些差異是否影響你的使用需求。

如果在電車或做家務時使用,推薦選擇「AirPods 4(ANC搭載版本)」
另一方面,如果你希望維持開放式入耳耳機的輕盈佩戴感,同時擁有ANC(主動降噪)功能,那麼「AirPods 4(ANC搭載版本)」將是更好的選擇。該款售價為29,800日圓,相較於無ANC版本貴了8,000日圓,但它具備更多實用的功能與優勢。
首先,正如其名稱所示,該版本支援ANC功能,因此無論是在電車或公車上,還是洗碗、使用吸塵器等伴隨噪音的家務時,甚至是在吹風機吹頭髮時,都能有效降低環境噪音,讓你更沉浸於音樂或播客內容中。
此外,當你在戶外或有人與你交談時,可以切換至「外部聲音感知模式」,讓你在不完全隔絕環境聲的情況下繼續聆聽。這款耳機還支援「適應性音訊」與「對話感知」功能,能夠根據環境自動切換適當的音效模式,提升使用便利性。
在充電盒方面,與無ANC版本相同,採用了USB Type-C接口,但額外支援Qi無線充電,也可使用Apple Watch的充電器充電,提供更靈活的充電選項。
此外,這款耳機還支援「尋找」功能中的「從AirPods的充電盒播放聲音」和「尋找附近的AirPods」,這對於防止耳機遺失相當有幫助。而這些功能在無ANC版本中並未搭載,因此若考慮到這些額外功能,花費多8,000日圓購買「AirPods 4(ANC搭載版本)」會讓使用體驗更滿意。
在續航方面,若搭配充電盒使用,最大播放時間為30小時,與無ANC版本相同。然而,在開啟ANC的情況下,最大續航時間為20小時。
如果重視ANC性能,推薦選擇「AirPods Pro 2」
這款產品原本標記為「AirPods Pro(第二代)」,但自2024年9月的發表會後,官方名稱已更改為「AirPods Pro 2」。
先前介紹的開放式入耳型「AirPods 4」系列存在以下兩個缺點:
- 由於無法更換耳塞,因此可能會因耳型不同而影響佩戴穩定性。
- 由於未使用耳塞密封耳道,ANC(主動降噪)的效果有所限制。
如果這兩點讓你感到困擾,那麼建議考慮更高階的「AirPods Pro 2」,其售價為39,800日圓。
「AirPods Pro 2」採用了矽膠耳塞,使用者可根據耳朵大小更換不同尺寸的耳塞,以確保舒適貼合,提供更佳的佩戴體驗。
在音質方面,AirPods Pro 2搭載了「高偏移Apple驅動單體」與「高動態範圍擴音器」,雖然在聽感上可能有所不同,但從規格上來看,與「AirPods 4」系列並沒有太大差異。
ANC方面,「AirPods Pro 2」支援「最高2倍的主動降噪」,降噪效果優於「AirPods 4(ANC搭載版本)」。
舉例來說,如果你不只是用來播放音樂,還會在吵雜的地鐵車廂中通勤、學習外語聽力或收聽Podcast,那麼「AirPods Pro 2」將是更合適的選擇。此外,它同樣支援「外部聲音感知模式」、「適應性音訊」與「對話感知」功能,提供更靈活的音效體驗。
在續航方面,搭配充電盒使用時,ANC開啟的情況下最長可達30小時,續航時間比「AirPods 4」系列更長。
耳機本體的硬體設計也有所不同,「AirPods Pro 2」採用了觸控感應操作,支援滑動手勢來調整音量,這點與「AirPods 4」不同,使用上更為便捷。
充電盒部分,一個重要的特點是支援安裝掛繩,這讓用戶無需額外購買第三方保護殼,也能降低掉落與遺失的風險。此外,用戶還可以根據個人喜好,為掛繩添加吊飾或角色公仔,增加個性化元素。
此外,該產品還是「AirPods」系列中唯一支援「精確尋找」功能的耳機,能夠透過「尋找」App顯示設備的方向與大致距離,提升尋找遺失耳機的便利性。同時,它與「AirPods 4(ANC搭載版本)」一樣支援Qi無線充電,但更進一步相容於MagSafe磁吸充電,這也是「AirPods Pro 2」的獨特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AirPods Pro 2」還支援「降低高音量」、「對話增強」與「背景音效」等聽覺輔助功能,這對於有特殊聆聽需求的使用者來說,也是一大亮點。

如果偏好頭戴式耳機,推薦選擇「AirPods Max」
如果你想要頭戴式的「AirPods」,那麼唯一的選擇就是「AirPods Max」。不過,它屬於該系列的最高級型號,售價為84,800日圓,在一般的無線耳機市場中也屬於高端機型。因此,這款產品更適合擁有多款Apple設備(如iPhone、iPad等),並且對頭戴式設計與佩戴感有特別需求的用戶。
目前的「AirPods Max」仍然基於2020年12月推出的版本,不過在2024年9月進行了一次小幅升級,新增了USB Type-C接口與新色版本。
然而,該產品仍然搭載H1晶片,因此雖然支援「最高2倍的主動降噪(ANC)」與「外部聲音感知模式」,但並不支援「適應性音訊」與「對話感知」等自動調整功能。在某些使用場景下,可能不如AirPods 4或AirPods Pro 2來得靈活。因此,購買前需理解這些差異,再根據需求進行選擇。
在操作方式上,AirPods Max採用了Digital Crown(數位旋鈕)與降噪控制按鈕。其中,Digital Crown可提供精確的音量調整,這是其他AirPods產品所無法提供的獨特體驗。
電池續航方面,當ANC開啟時,AirPods Max的音樂播放時間最長可達20小時。此外,在不使用時,若將其放入隨附的專屬「Smart Case」收納盒中,設備將自動進入低功耗模式,以降低電力消耗。
另外,「AirPods Max」也是「AirPods」系列中唯一可選擇顏色的產品。具體來說,提供「午夜色(Midnight)」、「星光色(Starlight)」、「藍色(Blue)」、「紫色(Purple)」與「橙色(Orange)」五種顏色可選。如果你對時尚或配色有要求,那麼AirPods Max可能是值得考慮的選項。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該產品不具備防水防塵或防汗功能,因此在戶外攜帶時,應注意避免突然降雨等情況。
總結來說,「AirPods」系列雖然名稱相似,但不同型號的使用體驗差異相當大。選擇時,請根據耳機類型(開放式入耳、入耳式耳塞或頭戴式耳罩)、ANC支援情況(如是否需在電車或家務時使用)等關鍵點,來決定最適合你的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