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開發並銷售的耳機「AirPods Max」。
許多人被其簡約設計以及與 Apple 產品之間的無縫連接所吸引。
然而,音質與佩戴感是否合適,只有親自使用後才能確定。此外,其價格高達 84,800 日圓,直接購買門檻較高。
這次我有機會在購買前先行試用,因此將對 AirPods Max 進行詳細評測!
AirPods Max 的功能與操作性評測
AirPods Max 以極具 Apple 風格的時尚包裝送達。
其配件共有以下四項,十分簡單:
- AirPods Max 主體
- 保護殼「Smart Case」
- 充電用 Lightning to USB Type-C 連接線
- 使用說明書
接下來,讓我們看看它的設計、規格及操作性。
設計與外觀
AirPods Max 採用 Apple 一貫的極簡設計。這次我租借的是「銀色」款式。
耳罩部分的銀色設計相當吸睛。
接觸耳朵的耳墊為白色,內側標有 L/R 標誌,不會戴錯方向。
耳墊柔軟且厚實,即使長時間佩戴也不會感到不適。
與頭部接觸的頭帶部分同樣是白色,整體色調與銀色相互搭配,顯得十分協調。
頭帶採用柔軟的網狀材質,佩戴時不會有異物感,輕盈且舒適。
即使長時間配戴,也不會造成壓力或悶熱,這點相當不錯。
耳機的大小與長度可透過滑動調節,每側最多可延伸約 3 公分。
這款耳機的尺寸適合大多數人,但畢竟每個人的耳朵與頭型不同,仍然可能會有不合適的情況。
在購買前先行租借試戴,確認尺寸與佩戴感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是較為明智的做法。
AirPods Max 的重量約為 387g。
作為耳機來說,它算是較重的一款,但考慮到其功能與高級材質的運用,這樣的重量可以接受。
附贈的「Smart Case」也是乾淨的白色。
其內側為細膩的絨布材質,可防止 AirPods Max 本體刮傷。
此外,AirPods Max 也提供多種顏色選擇。對於將耳機視為時尚單品的人來說,這是一個不錯的加分點。
無論是設計還是配色,AirPods Max 都能作為時尚配件融入各種穿搭風格。
基本規格與功能
AirPods Max 屬於「包耳式耳機」。
其完整覆蓋耳朵的設計,使聲音不易外漏,同時可有效阻隔外界噪音。
特別是在開啟「主動降噪功能」後,與封閉式結構相結合,能帶來極高的沉浸體驗。我個人認為,這款耳機非常適合音樂鑑賞、聆聽及觀看影片。
此外,它還配備「自動頭部佩戴偵測」功能。
該功能可在播放音樂或影片時,當取下耳機,播放將自動暫停,減少手動操作的麻煩。
AirPods Max 最初於 2020 年發售時,採用了 Lightning 充電端口。
到了 2024 年 9 月,Apple 推出配備 USB Type-C 端口的新版本,並同步更換了顏色選擇。不過,整體規格、功能及外型並未有重大變更,僅屬於小幅升級。
此外,AirPods Max 配有麥克風,因此可用於電話通話、LINE、網路會議等。
通話對象的回饋是聲音清晰可聽,表現相當出色。除非對音質有極高要求,否則無需額外購買麥克風。
操作性
AirPods Max 的右側耳罩上方,配有兩個實體按鈕。
操作方式相當簡單,左側耳罩則沒有任何按鈕,也不支援觸控操作。
第一個按鈕是類似錶冠的「數位旋鈕」(Digital Crown)。透過旋轉可調整音量。
此外,按壓 1 至 3 次,可執行下列操作,幾乎所有功能都能透過耳機直接操作,無需拿出手機:
- 旋轉調整音量
- 按 1 次:播放或暫停音樂
- 按 1 次:接聽來電、靜音或取消靜音
- 按 2 次:掛斷通話
- 按 2 次:跳至下一首歌曲
- 按 3 次:返回上一首歌曲
- 長按:啟動 Siri
另一個細長按鈕則是「降噪控制按鈕」。
每按一次,可在「主動降噪模式」與「通透模式」間切換。
這兩個形狀不同的實體按鈕,使得即使戴著耳機,也能直覺地操作。
此外,透過語音指令「嘿,Siri」,可輕鬆喚醒 Siri 進行操作。
與 iPhone 連接也很簡單。
長按「降噪控制按鈕」,iPhone 的藍牙設定畫面會顯示 AirPods Max 正待配對的訊息,點擊即可快速連接。
音質
整體來說,低、中、高音域的平衡良好,聲音自然。長時間聆聽也不會讓耳朵疲勞,音質沒有過多渲染,較為耐聽。不過,它並非那種低音強勁震撼的耳機。
如果要形容其音質,大致與同系列的「AirPods・AirPods Pro」,或是 iPhone 11 以前附贈的有線耳機「EarPods」相似。
相較於耳機,AirPods Max 在音質與降噪功能上更具優勢,但也有其缺點,如重量較大可能造成疲勞,或影響髮型等。因此,也可考慮同系列的耳機選擇。
使用後發現的 AirPods Max 優勢
主動降噪功能打造寧靜環境
主動降噪(Active Noise Cancelling)指的是透過抵消周圍噪音來創造安靜環境的技術。
AirPods Max 本身為能有效阻隔外部聲音的包耳式耳機,與主動降噪功能的結合可謂絕佳搭配。
在電車上,這款耳機能夠大幅降低噪音,使音樂或影片的聲音更加清晰,提供極為舒適的聆聽體驗。
此外,在需要專注於工作或學習時,AirPods Max 也非常實用。即使在家進行遠端工作,也會聽到冷氣運轉聲、卡車行駛聲、外部施工聲等各種噪音。而 AirPods Max 能有效消除這些雜音,營造更安靜、專注的環境。
筆者過去曾使用過 SONY 和 BOSE 的主動降噪耳機,但相較之下,AirPods Max 的降噪效果更為強大。
雖然無法以具體數據比較,但從實際使用的感受來看,AirPods Max 的靜音效果更為出色。SONY 和 BOSE 的耳機仍會讓人察覺到一些細微噪音,而 AirPods Max 則能將這些雜音徹底隔絕。對於需要專注於工作的筆者而言,這點無疑是一大優勢。
此外,只需按下一次「降噪控制按鈕」,即可快速切換至稍後介紹的「通透模式」,操作極為便利。
通透模式讓對話更順暢
包耳式耳機的特點之一是擁有優秀的隔音效果。
這樣的設計使得音樂更容易沉浸其中,但相對地,也可能導致無法察覺周圍的聲音,例如當有人對你說話,或是在路上行走時未能注意到接近的車輛。
然而,AirPods Max 啟用「通透模式」後,能夠透過麥克風收集環境聲音並傳遞至耳機內,讓佩戴者能聽到外界聲音。
這項功能讓筆者在佩戴 AirPods Max 的狀態下,依然能夠與超市收銀員順暢交流。此外,在路上行走時,也能清楚聽見後方接近的車輛聲音,提升了安全性。
透過通透模式聽到的環境聲音相當自然,不會感覺到違和感。這款耳機兼具便利性與安全性,表現十分出色。
沉浸式空間音訊體驗
空間音訊(Spatial Audio)技術讓聲音不僅來自左右兩側,還能模擬上下、前後等多方位的立體音效,使聆聽者彷彿身處電影院或音樂廳之中,體驗極具臨場感的聲音效果。
AirPods Max 支援這項空間音訊技術。若播放支援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的音樂或影片,相較於一般耳機,AirPods Max 能提供更具震撼感的體驗。
這款耳機不僅適合喜愛音樂的人,也推薦給熱愛電影或劇集的使用者。筆者也因此更加享受觀賞電影的樂趣。
由於家中難以設置大型家庭劇院音響或 Soundbar,但透過 AirPods Max,依然能輕鬆提升電影觀賞體驗。
易於更換的耳墊設計
耳墊(Ear Cushions)是與耳朵及周圍皮膚直接接觸的部分。
不論是哪種耳機,耳墊都屬於消耗品,隨著長時間使用,會逐漸磨損,最終需要更換。
部分耳機的耳墊更換過程較為繁瑣,甚至需要一定的手工技巧。筆者曾在更換其他品牌耳機的老舊耳墊時,因細微操作而感到困難。
然而,AirPods Max 的耳墊採用磁吸設計,更換過程極為簡單。
透過磁力輕鬆拆裝,並且在日常使用時不會輕易脫落,磁吸力的設定恰到好處。
AirPods Max 具備良好的維護性,能長期保持舒適的使用體驗,甚至可說是具有不錯的性價比。
與 iPhone・iPad・Mac 等 Apple 產品無縫連接
如果你擁有 iPhone、iPad、Mac 等多台 Apple 設備,那麼 AirPods Max 會是一個特別值得推薦的選擇。由於屬於 Apple 產品系列,它的設備切換極為流暢。
舉例來說,當使用者正在 iPhone 上聆聽音樂,然後開始在 Mac 上播放影片時,AirPods Max 能自動偵測新播放的裝置,並立即切換連接。
對於同時使用多個 Apple 設備的人來說,這是一項極為便利的功能。
購買前必須了解的 AirPods Max 缺點
音量過大時可能會有音漏
AirPods Max 屬於包耳式耳機,理論上來說其結構較不容易發生音漏。
然而,即便如此,在辦公室、咖啡廳、圖書館等安靜的環境中,若音量過大,仍可能會出現音漏的情況。在這類環境下,建議適當調低音量,以避免影響他人。
如果希望盡可能防止音漏,那麼像 AirPods Pro 這樣的「入耳式」耳機(耳塞型)可能會更適合。
電池續航略短,且無法關閉電源
AirPods Max 在開啟主動降噪功能的情況下,最大續航時間為 20 小時。
與其他品牌的降噪耳機相比,AirPods Max 的電池續航時間相對較短。
此外,當 AirPods Max 不使用時,必須放入隨附的 Smart Case 進行收納。
即使存放在 Smart Case 中,AirPods Max 也只是切換為超低功耗模式,並不會完全關閉電源。因此,仍然會有極少量的電力消耗。
一般來說,大部分耳機只需長按按鈕即可開啟或關閉電源,但 AirPods Max 並不具備完全關閉電源的功能。
由於它始終處於開機狀態,例如放在桌上或掛在脖子上時,電池仍會持續緩慢消耗。
雖然系統會在一段時間後自動切換至待機模式,以減少電力消耗,但對於希望完全關閉電源的使用者來說,這點可能會讓人感到不便。
考慮到續航時間的限制,如果要攜帶 AirPods Max 參加長途旅行或出差(超過一天以上),可能需要準備充電設備,以確保耳機隨時可用。
售價較高
AirPods Max 的價格為含稅 84,800 日圓。
相比之下,SONY、BOSE、Sennheiser 等品牌的耳機價格大約落在 30,000 至 50,000 日圓左右。從這個角度來看,AirPods Max 確實屬於較高價位的耳機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