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AirPods Pro(第2代)評測!與AirPods Pro(第1代)比較,解析差異與進化點

作為主動降噪耳機的先驅之一,「AirPods Pro」自推出以來便受到極大關注。

剛上市時,由於過於熱門,導致數個月內一機難求。

距離AirPods Pro(第1代)發售已過3年,如今「AirPods Pro(第2代)」正式登場。

AirPods Pro(第1代)已經具備相當強大的降噪性能,而第2代的降噪效果更是提升至最高2倍,帶來如魔法般的寧靜體驗。

此外,搭載升級的「H2晶片」,可根據使用者所處環境調整降噪效果,同時保留外界聲音,使周圍聲音的捕捉更加自然。

接下來,我們將深入評測這款可謂「最強」的「AirPods Pro(第2代)」。

降噪性能提升至AirPods Pro(第1代)的2倍

AirPods Pro(第2代)降噪性能提升至AirPods Pro(第1代)的2倍

AirPods Pro(第2代)的降噪能力相比AirPods Pro(第1代)提升了整整2倍,實現了超強力的降噪效果。

當你將AirPods Pro(第2代)戴上耳朵的瞬間,彷彿被一片寧靜包圍,就像戴上耳塞一樣,隔絕了外界的喧囂。

無論是在電車上,還是在人聲鼎沸的街道上,它都能瞬間帶來安靜的環境。

如今,不僅是音樂,許多人也習慣在電車等嘈雜的環境中觀看影片內容。

這種情境下,你是否曾因為車輛行駛的噪音過大,而錯過關鍵的台詞呢?

我在使用AirPods Pro(第1代)時,確實經常遇到這種情況。

然而,AirPods Pro(第2代)的降噪性能強大到,即使在電車內,也能清晰聽見每一句對話,甚至讓AirPods Pro(第1代)的降噪效果顯得彷彿「沒有開啟降噪」一樣,第2代的降噪能力實在強悍無比。

H2晶片進化,音質提升

Apple的音訊產品內建「H系列」晶片。

AirPods Pro(第2代)搭載了最新的「H2晶片」。

與H2晶片相匹配,AirPods Pro(第2代)的驅動單元與放大器均經過重新設計。

AirPods Pro(第1代)的音質雖然能夠忠實還原原音,但相較於其他品牌的耳機,音質特徵不夠突出,因此並未受到太多關注。

然而,長期使用AirPods Pro(第1代)的筆者在聆聽AirPods Pro(第2代)的音質時,驚訝地發現以前未曾聽見的細節音開始浮現。

低音域與高音域的解析度皆有所提升,相較於AirPods Pro(第1代),更能感受到被聲音包圍的沉浸感。

此外,由於驅動單元的變更,聲音的音壓也有所提升。

實際上,當筆者將AirPods Pro(第1代)與AirPods Pro(第2代)連接至相同設備進行比較時,即使設備端的音量設定相同,AirPods Pro(第2代)所輸出的聲音卻顯得更加宏亮。

如果你長期使用AirPods Pro(第1代),相信一定能夠感受到音質的升級。

外部聲音通透模式進化為適應型環境音降噪

H2晶片的另一項強化功能是外部聲音通透模式的升級。

AirPods Pro(第1代)的外部聲音通透功能是單純地將外界聲音收集後傳入耳機,而AirPods Pro(第2代)則透過每秒48,000次的噪音消除,新增了「適應型環境音降噪」功能,可降低施工現場的噪音或警笛聲等突兀的環境音,讓使用者能夠在減少噪音干擾的同時,仍能清楚聽見外界聲音。

然而,筆者實際在施工現場附近測試AirPods Pro(第2代)的外部聲音通透功能時,並未能明顯感受到「適應型環境音降噪」的效果。

但不可否認的是,外部聲音通透模式本身確實有了顯著的進步。

從AirPods Pro(第1代)開始,該功能就已遠超其他品牌的耳機,而在AirPods Pro(第2代)中,技術更進一步,聲音聽起來更加自然。

從這一點來看,「適應型環境音降噪」或許正默默地發揮作用,即便使用者未能明確察覺其效果。

上下滑動即可調整音量

AirPods Pro(第1代)配備了一種名為「感壓感測器」的特殊感測器,位於耳機柄的部分。透過長按可以在降噪模式與通透模式之間切換,單次按壓可進行播放/暫停,雙擊可切換至下一首歌曲,三次按壓則可返回上一首歌曲。

然而,在日常使用中相當頻繁的音量調整,AirPods Pro(第1代)卻無法直接操作。

AirPods Pro(第2代)則新增了觸控感測器,使用者只需在感壓感測器的區域上下滑動,即可調整音量。

其精準度極高,能夠順利調整音量,且未曾發生任何操作失誤。

MagSafe充電,亦支援Apple Watch充電器

在AirPods(第3代)推出時,使用者已可選擇支援MagSafe充電的充電盒,而AirPods Pro(第2代)的充電盒同樣支援MagSafe充電。

此外,AirPods Pro(第2代)還可使用Apple Watch的充電器進行無線充電。

這項功能讓旅行或商務出差時能夠減少攜帶充電設備的負擔。

充電盒配備掛繩孔與揚聲器

與AirPods Pro(第1代)相比,外觀大小並沒有顯著變化,但側面和底部有了新的設計。

過去,使用者需要透過帶有登山扣的保護套,才能將AirPods Pro掛在背包或口袋上。然而,AirPods Pro(第2代)在側面新增了一個掛繩孔。

這使得AirPods Pro(第2代)本體就能直接掛在包包等物品上,無需額外的配件。

此外,充電盒底部新增了揚聲器。

當充電時,會發出「嗶」的一聲,讓使用者能夠確認是否正在充電,即使是無線充電時也能輕鬆辨識。

搭載U1晶片,可透過「尋找」App精準定位

充電盒內建「U1晶片」,讓使用者可以透過iPhone等裝置的「尋找」App,精確掌握AirPods Pro(第2代)的所在位置。

在「尋找」App中選擇AirPods Pro(第2代)後,即可播放提示音。因此,即使AirPods Pro(第2代)在房間內不見了,也能透過聲音快速找到它。

即使開啟降噪,單次充電可使用6小時,搭配充電盒最長達30小時

AirPods Pro(第1代)在單次充電下的連續音樂播放時間最多為4.5小時,與其他品牌的耳機相比,這一續航表現較為遜色。

而且,這個數據是全新狀態下的測試結果。筆者於2019年剛推出時購買的AirPods Pro(第1代),在使用約2小時後,電池就會耗盡。

AirPods Pro(第2代)將單次充電的連續音樂播放時間提升至最長6小時,搭配充電盒則可達到最長30小時。

即使是長時間的音樂欣賞或影片觀看,電池續航也足以應對。

新增XS尺寸的耳塞

AirPods Pro(第1代)的耳塞尺寸共有S、M、L三種,而AirPods Pro(第2代)新增了XS尺寸,提供共四種不同大小的耳塞選擇。

如果耳塞尺寸不合適,音質也會受到影響,因此對於耳道較小的使用者來說,這項升級無疑是一大福音。

既然如此,如果能再增加XL尺寸,或許會更加完善呢。

AirPods Pro(第1代)的保護套和耳塞是否能夠使用

已經擁有AirPods Pro(第1代)的使用者,應該會好奇是否能夠繼續使用相同的保護套或第三方耳塞吧。

關於保護套的部分,由於AirPods Pro(第2代)的尺寸與第1代相同,因此AirPods Pro(第1代)的保護套可以直接沿用。

不過,充電盒底部新增的揚聲器會被保護套覆蓋,但這並不會對音效產生任何影響。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當使用保護套時,部分MagSafe充電器可能無法正常充電,因此在選擇保護套時需要多加留意。

另外,筆者在使用AirPods Pro(第1代)時,覺得原廠附贈的耳塞材質較薄、貼合度較低,導致隔音效果不夠理想,因此改用了「AZLA SednaEarfit Crystal for AirPods Pro」。

這款耳塞同樣可以無縫適用於AirPods Pro(第2代),且貼合度更高,不僅提升了音質,還進一步增強了隔音效果。

AirPods Pro(第2代)與AirPods Pro(第1代)差異總整理

至此,我們已經詳細介紹了AirPods Pro(第2代)的特點。

在前文中也提到了部分與AirPods Pro(第1代)之間的不同之處,這裡我們將詳細內容整理如下:

項目AirPods Pro(第2代)AirPods Pro(第1代)
搭載晶片H2晶片 U1晶片(充電盒)H1晶片
耳機類型入耳式完全無線(左右分離型)入耳式完全無線(左右分離型)
降噪功能主動式降噪 外部聲音通透模式 適應型環境音降噪主動式降噪 外部聲音通透模式
麥克風雙波束成形麥克風 + 內向麥克風雙波束成形麥克風 + 內向麥克風
空間音訊個人化空間音訊與動態頭部追蹤支援
自適應均衡支援支援
連續使用時間(音樂播放時)耳機單體:最長6小時 充電盒總續航:最長30小時耳機單體:最長4.5小時 充電盒總續航:超過24小時
充電方式USB-C to Lightning線 MagSafe充電、Apple Watch充電器、Qi無線充電USB-C to Lightning線 MagSafe充電或Qi無線充電
操作方式捏壓感壓感測器進行操作 觸控控制可調整音量捏壓感壓感測器進行操作
驅動單體專屬高振幅Apple驅動單體專屬高振幅Apple驅動單體
連接方式Bluetooth 5.3Bluetooth 5.0
支援的編解碼器SBC AACSBC AAC
防水性能抗汗抗水(IPX4):耳機與充電盒IPX4(不包含充電盒)
顏色選擇白色白色
尺寸(寬×深×高)耳機:約21.8mm×24.0mm×30.9mm 充電盒:約60.6mm×21.7mm×45.2mm耳機:約21.8mm×24.0mm×30.9mm 充電盒:約60.6mm×21.7mm×45.2mm
重量耳機:約5.3g(含耳塞)×2 充電盒:約50.8g耳機:約5.4g(含耳塞)×2 充電盒:約45.6g
官方含稅價格(截至2022年9月)39,800日圓(含稅)

這裡值得注意的是,AirPods Pro(第2代)支援「Bluetooth 5.3」。

「Bluetooth 5.3」具備更低的延遲與更穩定的連線表現。

此外,Bluetooth 5.3支援「LE Audio」標準,使其能夠提供更低延遲且更高音質的音訊傳輸。

最新的iPhone 14系列同樣支援「Bluetooth 5.3」,因此使用AirPods Pro(第2代)或許能帶來全新的音樂體驗。

AirPods Pro(第2代)值得關注的點:不支援Hi-Res音訊

AirPods Pro(第2代)的一個值得關注的點是,它並不支援Hi-Res(高解析度)音訊。

儘管H2晶片與驅動單元的升級讓音質顯著提升,但依然無法播放Hi-Res音源。

隨著Apple Music上支援Hi-Res音源的歌曲逐漸增加,AirPods Pro(第2代)卻未支援這項功能,確實令人感到疑惑。

如前所述,AirPods Pro(第2代)支援Bluetooth 5.3,因此未來或許有機會透過軟體更新,類似於空間音訊的升級,來支援更高解析度的音訊格式。

AirPods Pro(第2代)值得購買嗎?

本文主要介紹了AirPods Pro(第2代)的特點與升級內容。

那麼,AirPods Pro(第2代)到底值不值得購買?以及從AirPods Pro(第1代)升級是否有足夠的優勢呢?

這純屬筆者個人的看法,但如果是第一次購買AirPods Pro,那麼AirPods Pro(第2代)絕對值得入手。

它的主動降噪性能極為強大,外部聲音通透模式的聆聽體驗也非常自然,彷彿沒有佩戴耳機一般。

此外,與iPhone等Apple產品的連接體驗非常流暢,如果擁有多台Apple設備,那麼購買AirPods Pro的優勢就更加明顯了。

至於是否值得從AirPods Pro(第1代)升級,我認為也是可以考慮的選項。

筆者幾乎每天都在使用AirPods Pro(第1代),其自然、不誇張的音色使其在長時間聆聽音樂時不易感到疲勞,這一點非常符合我的喜好。

而AirPods Pro(第2代)延續了這種均衡的音色,並進一步提升了解析度,使得音質更加細膩,讓我更加喜愛它的音效表現。

距離AirPods Pro(第1代)發售已經過了三年,許多人的耳機電池續航能力可能已經開始衰退。

對於在發售初期購買AirPods Pro(第1代)的用戶來說,現在正是考慮升級到AirPods Pro(第2代)的好時機。